生活方式是血脂病的主因
时间: 2018-09-07 作者: 点击5459次
事实上,当一个人得知自己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时会很紧张,可若是得知血脂异常经常会不以为然。其实,这种异常是冠心病、心梗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是潜在的健康“杀手”。
就血脂病的形成原因、防治方法等问题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特需医疗部主任祁哲做了介绍。
最新调查:血脂异常人群已达1.6亿
新的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血脂异常人群已经达到1.6亿。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2500万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血脂异常对我国人的危险上升到原来的3-5倍。不仅如此,我国12个大城市、25家三甲医院对2136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查显示,血脂控制达标率仅为26.5%,其中冠心病患者达标率只有16.6%,这与人群血脂水平异常率的节节升高,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虽然目前我国血脂病主要还是集中在年龄偏大,不经常锻炼的老人这类人群,但近些年,年龄小、瘦人也得血脂异常。”祁哲介绍。
“血脂水平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说来,成年人的血脂水平要比儿童高,中老年人的血脂要比青年人高。目前,我们更强调要对中老年人进行经常性的血脂测定。”
生活方式是导致血脂病的原因
“导致血脂病的重要原因是生活条件的改善。”祁哲说。
我国生活方式在近些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多年来,中国人告别了凭票吃鸡蛋和肉的年代,大家可以放开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吃多了,问题就来了。
如今20、30岁得冠心病的人在医院已经见怪不怪。中国人以前以吃菜为主,而外国人多吃鸡肉和牛肉。现在中国人喜欢吃猪肉和内脏,这些东西含胆固醇较高。
三大误区
“高血脂不就是血中的脂肪多一点,没有什么要紧的!”
实践证明高血脂并不是一种“不要紧”的疾病,而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可以致残、致死的疾病。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而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偏瘫)最主要的罪魁祸首。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远远高于癌症死亡人数,占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达总死亡率的50%。
“有病一般都能感觉到,没有感觉,就没有疾病。”
没有感觉一样存在疾病,定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血脂异常经常不能引起患者注意,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多数血脂异常患者并无太大的异常表现,经常是在血液生化检验时才被发现。”祁哲说。
高血脂在我们青年时代就开始侵蚀血管,但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到了中老年,其严重后果就会显现出来。
“血脂降到目标值就不用再治疗了,或者说只需要食疗就行了。”
当血脂降到接近期望水平,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而不应立即完全停药。这是因为血脂异常除有外界原因如饮食、运动等,还有自身代谢、遗传等原因,它们在体内长期影响着血脂。任何一种调脂药物,都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一旦停药血脂往往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
长期坚持服药,近期看到的是血脂指标的改善,远期受益的将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的大幅度降低,所以长期服药是有道理的。但是用药量应该咨询医生,不能停药,因为停药可能会引起复发,二次治疗会有很大的困难。
专家支招:祁哲(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特需医疗部主任)
目前,应该提醒哪些人去检查血脂?
祁哲:需要检查血脂的主要人群有:已有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吸烟者;有心血管病和血脂异常家族史者。如有条件,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都应查血脂。
如果有人想检查血脂异常,怎么检查呢?
祁哲:要对血脂异常作出诊断,就必须验血。一般需要到医院去,医生从手臂上抽取12毫升血装入试管,再对各种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出它们在血中的浓度。
如果有患者发现自己血脂异常,通常要采取哪些措施比较科学?
祁哲:血脂,尤其是血清胆固醇浓度除受遗传、性别、年龄等不易改变的因素影响外,还与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饮食因素是首要的。血浆脂质主要来源于食物,并可随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增加或减少。因此,饮食疗法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尤其是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更应首选饮食治疗。当必须增加药物治疗时,饮食疗法仍然是长期需要坚持采取的治疗措施。另外,改变生活方式如加强运动锻炼、戒烟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几个月后,疗效不佳,或已有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应给予药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降血脂药一般都需长期服用,有的甚至需终身服用。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有相当大的区别,不同的人降脂目标是不同的。到底该把自己的血脂降到多少,应该到医院听取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