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
时间: 2018-09-08 作者: 点击3460次
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The Lancet》不久前发表的一项覆盖199个国家和地区54万人群的大规模研究显示,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各国居民的血脂水平多呈下降趋势,而在我国居民中高血脂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持续升高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许多人都有必要把调脂治疗安排到自己的日程上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平生教授强调,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而治疗策略和控制目标需要因人而异。例如,《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对于已患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应控制在2.59mmol/l以下,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应控制在2.07mmol/l以下。该《指南》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应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个月~6个月测量1次。
低密度脂蛋白:血液里的“坏”胆图醇
血脂主要包含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两种成分,主要来源于我们日常吃进的食物以及人体内的合成。胆固醇又可以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好”胆固醇。血脂异常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的增高,以及“好”胆固醇过低,这是引起冠心病、脑血栓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的增高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比如“坏”胆固醇被氧化后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的损伤,使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从而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血管内皮损伤后,内皮下层组织暴露,血液中增高的“坏”胆固醇等脂质就会通过损伤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同时,血小板又可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粥样斑块又可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不易破裂,但会逐渐变大,使血管腔变窄,造成心脏、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引起心绞痛、脑供血不足;不稳定斑块容易发生破裂,斑块内涌出的物质形成血栓,堵塞住心脑血管,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猝死等。而“好”胆固醇具有一系列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包括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外流、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对动脉血管壁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并能促进动脉粥样斑快的消退,如果水平过低不利于血管健康的保护。